又到中秋,当你刷到“豆橛子月饼日销30万粒”的热搜时,千万别惊讶。这仅仅是今年月饼江湖的冰山一角——从山东把子肉到安徽臭鳜鱼,从长沙臭豆腐到西安油泼辣子,各地特色菜正以意想不到的方式“钻”进月饼皮里。不仅如此,年轻人开始在家把汉堡、蛋黄派塞进模具,“万物皆可月饼”的DIY风潮席卷社交网络。然而,在这片热闹背后,数据却讲述着另一个故事:仍有超过四分之三的消费者最终选择传统口味的月饼。中秋前夕销售额同比下降超45%,主流价格区间收缩至120~180元,曾经风光无两的500元以上礼盒几乎退出市场。
>>展开阅读
“预制菜”的话题,公众反应激烈。人们担心的,不只是味道和营养,而是日常会不会在看不见的地方被简化、被替代。教育里,也有类似的“预制”。同样的课件、同样的解法、同样的成果。孩子们在一条条隐形的流水线上,被要求交付一个又一个“完美作品”。探索、失败和偶然,逐渐被排除。这并不是新鲜现象。只是,当它被命名为“预制课”时,人们才意识到,它正在成为一种无法回避的现实。
>>展开阅读
人类与 AI 间的对决,自 2016 年的 AlphaGo 打赢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起,就开始不断出现在大众视线中,出圈的例子更是不少。曾担任《最强大脑》节目首席科学家的刘嘉,也亲眼见证过这样一场比赛。当时,还是百度大脑首席科学家的吴恩达带着搭载百度大脑的智能机器人小度上了舞台,与人类组选手比拼起“看照片认脸”。面对多轮挑战,最终人类最顶尖的面孔识别选手不敌 AI。这个结果,好似当头一棒重重敲向了此时正往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一职奔赴的刘嘉。他火速向学校递交辞呈,重新钻进实验室,将全部心思转投到了脑科学与 AI 的交叉研究中。
>>展开阅读
最近到客户公司驻场服务,发现一个现象:经理级别以上的,基本不怎么使用AI,也多数不懂怎么使用,而执行层,尤其是那些文案、设计、做短视频剪辑的“牛马们”,反而用得最多。这让我想起之前看的谷歌一份报告中写到,有高达90%的软件工程师已在工作中使用AI,OpenAI的数据也表明,近40%的工作对话与写作辅助相关。自AI爆发以来,这个工具好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进执行层工作的每一个缝隙。但一个悖论也随之浮现:当AI这把“利器”宣称要解放生产力时,为何手握它的“牛马”们没有变得更轻松,反而显得更忙碌了?
>>展开阅读
今年夏天,当李宇春在《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第二季的舞台上,回顾自己2005年从《超级女声》出道以来的经历时,许多观众的记忆瞬间被拉回到20年前的那个盛夏——平民选秀,大众投票,从草根到巨星的转身,一个万人空巷、热烈盛大的娱乐奇迹。
>>展开阅读

这次桦加沙的到来,让我看到这么一段话:“意外的假期,搬空的超市,所谓的末日感,其实是一成不变的生活,迎来的一次打破秩序的兴奋”
由压力形成的飓风,却能给我们这么一群人带走短暂的压力。往日的写字楼变得灯光寥寥,灯火去到了夜晚最该通明的地方——家。
那里才是生活。那里才有生活。
在这个城市里,也许平常永远无法获得真正的休息,一想到还有人在更加努力,休息瞬间就变成了貌似很珍贵的东西。但它不应该是作为一个人最基础的生理行为吗。
从小到大就听习惯了一句话:“总有人在你看不见的地方默默努力。”——现在想想,还挺可悲的,大家一起休息,按下暂停键,居然是因为一场台风。
所以,人并不会因为多了一块饼干而变得快乐。而是大家都能放过自己,放过彼此的时候,也许才会快乐吧。
>>展开阅读
问:冯叔,我是一个“职场牛马”,最近得了一大笔奖金。想拿这笔钱做点投资,但是也不知道做什么。看到新闻里说股市欣欣向荣,这让我有了投身股市的冲动。我以前看过一些理财KOL关于炒股的分享,也看过一些名人传记,其中有讲投资的内容。我在想,如果我也按照那些投资大师或者网络名人的思路开始炒股,是不是也有可能赚钱?您觉得我这个思路靠谱不?
>>展开阅读
9月10日,罗永浩在微博发文,称自己在西贝用餐后发现“几乎全都是预制菜”,且价格昂贵,用餐体验“恶心”,并呼吁立法强制餐馆注明是否使用预制菜。第二天,西贝创始人贾国龙迅速公开否认了指责,强调“根据国家规定,西贝没有一道菜是预制菜”,并称罗永浩的言论损害了品牌商誉,表示一定会起诉。第三天,罗永浩宣布悬赏10万元征集西贝使用预制菜的证据,当晚,他通过直播展示西贝部分食材包装,指出其含有添加剂且保质期长达18个月,以此质疑其“现做”的说法。西贝则推出了“罗永浩菜单”作为反击,事态进一步升级。第四天,贾国龙通过网络道歉,表示“顾客虐我千百遍,我待顾客如初恋”,同时称罗永浩为“网络黑社会”,罗永浩反击称自己也是顾客,并没被当初恋看待。

>>展开阅读
- «
- 1
- ...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
- 83
- »